中国人工智能团队加速壮大更趋多元
来源:新华网
新华社合肥11月6日电 题:中国人工智能团队加速壮大更趋多元
这款机器人由森丽康科技(北京)有限公司的开发者团队研发,目前已在中国几十家养老机构试点,并在持续升级,以实现未来走入更多普通家庭的愿景。
这是在第八届世界声博会上展出的长者陪伴机器人(右)(11月3日摄)。新华社记者 汪海月 摄
“基于中国日益完善的开发者生态和开放共享的技术平台,开发者可以更低成本和更高效率聚焦各行各业,进行智能应用和产品的开发落地。”森丽康科技(北京)有限公司技术总监洪泽说。
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数据显示,经测算,2024年中国人工智能(AI)产业规模已超9000亿元,同比增长24%。
作为推动中国人工智能技术落地与创新的核心群体,中国开发者团队正加速壮大,并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。
机器人在第八届世界声博会上进行足球比赛(11月3日摄)。新华社记者 汪海月 摄
在开发者的画像上,这一群体正从“精英、专业、集中”向“普及、多元、下沉”转型,扩展到更广泛的大众及学生群体,女性占比明显提升,非程序员群体也在同步扩大。
知乎与魔搭社区今年联合发布的《AI时代开发者生态白皮书》显示,28至32岁的开发者是中坚力量,占比达到28%,33至37岁的开发者占比22%,23至27岁的年轻开发者占比20%。
白皮书指出,这说明引领AI时代的开发者群体经验与活力并存——他们既有年轻开发者带来的创新锐气,也依赖资深从业者深厚的工程直觉和系统性思维来驾驭AI的复杂性。
分析认为,展望未来,AI开发将不再是少数人的专利,而是演化为更加普惠、智能和个性化的新范式。
观众在第八届世界声博会上体验一款多语种AI透明屏(11月3日摄)。新华社记者 汪海月 摄
多元群体的加入也在增强人工智能的普惠性。曹军是一名视障人士,2018年开始研究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让屏幕“开口说话”,帮助视障人士更方便地操作手机和电脑。
“我们研发的读屏软件,能够让视障伙伴借助语音朗读来读取电脑和手机的所有信息,比如拍下一张照片,手机就能自动解读并播报照片内容。”曹军说,目前其团队开发的视障软件已累计服务超40万视障用户。
如今,曹军创办的科技公司有40多名员工,其中约七成是视障人士,既为他们提供了就业机会,也能更深刻精准地理解视障用户的需求。
“人工智能为视障人士等特殊群体带来了一双科技的眼睛,帮助我们更好地融入社会,拓宽生活工作的边界和可能性,这正是科技向善的体现。”曹军说。



